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如果我们的基因可以由喜好编辑的话……

2017-08-07 20:04:47集众IT服务

 

 


两年前中山大学的副教授黄军曾发表过一场让世界生物界关于伦理大讨论的医学技术。这场让科学家和社会伦理家争论不休的医学技术就是:编辑人类基因

 

 

直到前不久,继中国之后美国又开始对人类基因编辑的实验。《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在2017年7月26日报道称,来自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生物学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的团队,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数十个单细胞胚胎的DNA。

黄军就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试图在胚胎中改变一个特定基因的突变,让有家族病史的新生儿避免患β地中海贫血这种遗传疾病。

这听起来不仅科幻,而且是利大于弊,那为何科研界和伦理界一直争论不休呢?

试想,如果基因编辑被允许用于临床了,除了那些真的有遗传疾病需要编辑基因治疗的,那些没有疾病但却想要一个聪明、漂亮宝宝的家庭,一定也会加入基因编辑行列的。那么日后出现的不都是“被设计的宝宝”,如果社会上都是同样聪明的人,那是否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就如最初整容术只是用来治疗面部畸形、毁容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普遍到人们习以为常,造就出一大波“网红脸”、“美得千篇一律”。而且基因一旦经过编辑,那可是永久性会遗传下去的。万一在编辑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差池,面对的后果是未知的,可不可控也是未知的。

但目前,基因的编辑还面临着两大问题:基因嵌合现象和脱靶效应

基因嵌合现象,是指在基因编辑过程中,会导致一部分编辑错误,并且在一个胚胎中仅有部分细胞被编辑,这样没有经过编辑的细胞,仍然可能出现病变,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而脱靶效应,是指在应用CRISPR技术时,会有一定的几率殃及到目标之外的基因。

所以现阶段的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问题。

早在四十年前,基因编辑技术就开始在人类细胞上开始试验。CRISPR技术的发源地在美国,但美国科学家出于伦理考虑一直不敢做。

集众的观点是:在一项技术的使用与推广之前,更重要的是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使用规则。这既是一项要求,也是一份保障。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必须综合、全面考虑之后再决定要不要推广、如何推广。在科学界,也有悲观的科学家言:人类未来会毁在人类自己手上。要想不使如此悲观的看法变成现实,我们必须理性对待每一次科技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