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9个与您有关的真实故事:基因检测的用处

2017-05-18 08:35:04基因慧


关键词:基因检测 生育健康 癌症体检 基因打拐 

指导用药 罕见病诊断 农业育种 

基因治疗 新药研发  

建议用时:7分钟

 


 

您是做什么的?

基因行业……

好高端啊!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

我们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登月、原子弹计划齐名。而基因技术对老百姓有什么用?不用省略号,我们尝试用九个真实的故事,专属分享给基因慧读者,谈谈基因技术的用处。欢迎留言讨论。(声明: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决策依据)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感谢萧芳权、李木等读者对本文提供部分素材

 

 


 

1. 无创产前检测帮助生一个健康宝宝


 

 

 

图: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因为开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被授予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图片来自网易科技。


 

(真实案例,人名为化名)晓西的老婆怀孕后做了唐氏筛查,检查报告显示高风险。医生告诉她需要尽快做进一步检查——做羊水穿刺或者无创DNA检查(NIPT)。晓西的老婆吓哭了。据说羊水穿刺大概有0.5%-1%的流产风险。晓西经过了解后,推荐老婆在某机构做了无创DNA检查,过了七八天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是低风险。在2015年下半年,喜获可爱健康的宝宝。

在这个过程中,晓西了解到表姐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了一对双胞胎,有一个是唐氏综合征的患儿。原本无创DNA检查结果显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医生建议做羊水穿刺以确认胎儿到底有没有问题。一个宝宝的羊水穿刺结果正常,另一个宝宝的结果因为羊水培养失败结果没有出来。表姐没有再做检查,结果生出的双胞胎中有一个是唐氏综合征的患儿。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NIPT在2007年被证明临床应用价值[1]。目前国内公开报道的NIPT样本数超过300万。NIPT结果高风险仍需羊水穿刺确认,但低风险一般无需经过羊水穿刺,降低流产风险。深圳、重庆等地将NIPT纳入医保。闽,鄂,湘,苏、川、贵等地物价局对NIPT明确定价。


 


 

 

2. 郭台铭宣布十年助力乳癌和血癌基因检测


 

 

 

图:郭台铭未來10年支付乳癌和血癌基因檢測。图片来自东森新闻云


 

(据东森新闻云报道)2017年母亲节前夕,永龄健康基金会创办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出席公益活动“永龄华人抗癌联合行动”,宣布永龄健康基金会在未来10年将免费支付乳癌、血癌患者基因检测临床研究计划,深入医疗研究,造福更多癌症患者。由于亡妻林淑如12年前因乳癌过世,今年3月郭台铭在永龄健康基金会宣誓与台大、华大基因、Nantworks、HudsonAlpha合作共组抗癌联盟,一起攻克乳癌[2]。


 

【癌症基因检测】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作为某些癌症的发生、术后复发或者转移的指标,比如乳腺癌相关的BRCA1/2、HER2等基因;和血癌相关的BCR-ABLP210基因等。通过对这些指定基因的快速检测,可以用来诊断癌症或者治疗指导。

 


 


 

3. “基因身份证”


 

图:中国公安部建立全球首个“打拐DNA信息库”。图片来自新华视频(2016年01月17日)[3]


 

(根据新华网重庆频道报道)2015年,38岁的綦江人王某怎么也没想到,她失踪了12年多的儿子会再次回到她的怀抱。綦江警方借助全国查找被拐儿童DNA信息系统,辗转福建、广东等地,终将这名被拐男孩成功解救。

(根据公安部官网)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打拐DNA信息库”。近两年来,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比对和线下调查核实等工作,截至到2017年2月,已帮助4500余名被拐多年的儿童与家人团聚[4]。


 

【“基因身份证”】容颜可以改,甚至指纹可能损坏。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基因是伴随一生。通过固定不变的遗传标记位点,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和遗传关系,是一种非常准确且操作性相对较强的技术。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身份证上会携带基因信息,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数字形式。

 


 


 


 

4. 避免“药物致聋”类似悲剧


 

图:千手观音。图来自网易。


 

(根据南方日报和央视报道)2005年的央视春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华美之内充满灵动,带给观众极大震撼。更后来根据报道带来更大震撼的是,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而非常遗憾的是,21位聋哑演员中,有18位是由药物导致的耳聋。药物耳聋主要是由于使用毒性剂量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者携带药物敏感性的基因突变(比如A1555G基因)。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除了人们所熟悉链霉素以外,还有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庆大霉素等[5]。

【基因检测指导用药】药物的毒副作用,除了自身成分,还和人的基因有关系。通过基因筛查,通过较低的成本提前预知药物敏感性,可以避免这样人为悲剧的发生。呼吁更多药物敏感性基因纳入新生儿筛查。

 


 


 

5. 罕见病,寻常药


 

图:BVVL综合征患者接受基因诊断侯,服用维生素B2的治疗情形,图片来自Cold Spring Harb Mol Case[6]


 

 

(真实案例,Nature Genetics报道)在北欧的冰岛,有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两个女孩, 5岁时患渐进性眼盲, 耳聋, 膈肌无力,发病四年之后尝试了各种诊断手段还未确诊,对父母和两孩子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基因SLC52A2突变,进一步诊断为BVVL综合征。BVVL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影响神经和肌肉发育。致病原因的基因突变影响了核黄素转运子功能,接受高剂量高剂量核黄素——也就是维生素B2,病情得到缓解控制[7]。


 


 

【罕见病诊断】罕见病,用老百姓的话说疑难杂症,它的复杂性并不在于“治”,而是“诊”。通过基因检测,联合家系分析等可以发现罕见病症状对应的基因突变,找到病根。对于某些引起代谢异常的疾病,通过代偿治疗,往往会出现上文的情形,“罕见病,寻常药”的欢喜结果。


 


 


 


 

6. 分子育种增产抗病


 

图:基因组辅助分子育种后,提高了谷子的光合作用效率及穗子产量


 

通过基因分型平台,获取了重要农业性状相关的定位,进行优势基因组合(类似杂交水稻的方式),从F1代开始到最后获得完整的改良植株只有12个月时间,一年可以完成6个世代的特性改良。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同时结果显示,谷子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明显提高了穗子产量。目前选育种的材料在贵州、湖南等地试种效果很好。


 


 

【基因分型辅助分子育种】传统的育种凭经验和肉眼观察,难以复制且时间和成本难以控制,过程是一只“黑匣子”。分子育种打开“黑匣子”,通过基因型精准定位性状位点,通过计算分析来筛选和组合,再结合传统育种,实现精准,快速的效果。育种不仅限于农作物、还包括畜牧、水产等。

 


 


 


 

7. 靶向药给坐轮椅14年的男孩提供希望


 

 

 

图:患SMA的患者丹尼。来自Nexstar Broadcasting


(据KORN报道)在丹尼6个月大时,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可以做最后的告别了,他被诊断为一种叫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重型疾病[8]。丹尼的父母没有放弃,做了无数次手术,丹尼两岁开始坐在轮椅里。SMA的发病原因是SMN1基因的突变导致SMN蛋白缺失。2016年FDA批准了一种叫做Spinraza的SMA药物——它能修复SMN2基因来增加SMN蛋白的产生。丹尼的医生给他注射这种药物后,他的右臂可以摆动到胸前,手指可以够到自己的脚,现在上高中,代数和物理很好。


 

【靶向药治疗】有的疾病因为基因突变引起,针对这些基因的修复的分子靶向药,可以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生存率。类似SMA的靶向药Spinraza还有,ALS的靶向药Radicava,白血病靶向药Rydapt等。



 

 


 


 

8. 基因治疗


 

图:缺乏腺苷脱氨酶基因(ada基因)而患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美国女孩接受基因治疗.图片来自NIH官网


 

(NIH官网报道) ·1900年,一个四岁的美国女孩因缺乏ADA基因,而有患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这种病能用PEG-ADA治疗,但这种药物十分昂贵(约60,000美元/年)。而且必须通过持续静脉注射来维持疗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W. Anderson博士团队对其采用基因治疗方案,即采取先将人体正常ADA基因提取之后进行克隆,用来替换反转录病毒的原有基因,随后将患者的淋巴细胞取出作体外培养,然后用逆转录病毒将正常ADA基因转入培养的淋巴细胞中,再将这些转基因淋巴细胞回输到患者的体内,经过多次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能够上学并过上了正常的生活[9]。


 

【基因治疗】当我们谈到治疗和移植时,除了系统、器官和组织层面,基因也是一个维度。当某些导致疾病的基因发生异常时,可以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应用在部分疾病中,随着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有望扩大。

 


 


 


 

9. 新药研发 


 

图:基因数据分析提供新药研发的线索。图片来自NIH


 

在法国一个有遗传性高胆固醇疾病家族里,基因数据分析指向PCSK9基因突变。后来被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位罕见的低血脂患者Tracy再次验证。基因PCSK9被确定为药物降脂靶点。2015年PCSK9抑制剂Repatha和Praluent问世,拯救了全世界无数高胆固醇患者,减少了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10]。


 

【基因分析协助新药靶点发现】药物研发的周期和成本超出普通人的想象,Ipilimumab药物就达30年[11]。一方面基因作为新药靶点,特别是人群队列研究,某种程度上提供了药物研发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对罕见病的认识和分析,为常见病的药物研发提供靶点线索。


  

参考资料:

1. Jonathan C. M. Wan Charles et. al. Liquid biopsies come of ag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ur DNA,Nature Reviews Cancer 17, 223–238 (2017) doi:10.1038/nrc.2017.7

2.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513/923738.htm

 

3.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6-01/17/c_128636057.htm

4. http://www.mps.gov.cn/n2255079/n4876594/n4974590/n4974593/c5624815/content.html

5. http://news.163.com/16/0301/07/BH295RRF00014AED.html

 

6. Petrovski et al. Exome sequencing results in successful riboflavin treatment of a rapidly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2015, Cold Spring Harb Mol Case Stud 1: a000257

7. Daniel F Gudbjartsson et.al. Large-scal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the Icelandic population, 2015; doi:10.1038/ng.3247

8. http://wric.com/2017/05/06/in-depth-hope-for-16-year-old-california-boy-fighting-rare-genetic-disease/

9. https://history.nih.gov/exhibits/genetics/sect4.htm

10. Nat Genet 2003;34:154–156

11.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doi:10.1038/nrd.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