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因检测,你最该了解这七个问题

2018-09-01 17:03:36漫话基因与健康

每一位肿瘤病人,当然希望了解每一个诊断,治疗的原理,知其然还要探究其所以然。近年来,诊断和治疗中提及基因检测的次数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做过似乎都不好意思跟病友们打招呼了,以下是这项技能的速成心法,请病友笑纳。



1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序列,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达。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从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细胞取样,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遗传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


美中嘉和专注于肿瘤诊疗,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主要是针对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肿瘤细胞都是不正常的细胞,这时进行检测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主要是在病理诊断中)。而基因检测与患者联系更密切的是对于临床用药的指导,这也是我们下面要特别介绍的部分。



2

谁需要做基因检测?

所有的人都可以从基因检测中获益。


特别是血液检测的普遍开展,由于取材方便,再加上人们对于基因中携带的信息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已经可以更多的从遗传密码中洞悉人体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超越以往所有预言的科学方法。


只是受限于人类对庞大基因组数据的认识太少,从现在收集到的有限信息中,我们很难获得特别明确的结果,基因检测只是提示一些趋势,而且检查的费用不菲。所以,至今基因检测还没有广泛应用到普通人的体检项目中。


基因检测实际的应用还是集中在病人,特别是对于肿瘤病人而言,这几乎已经是诊断和治疗前的必备项目了。在精准医学时代,即使是化疗,也可以从基因水平找到适合或者不敏感的依据,从而减少病人盲目治疗的风险。


对于一部分已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史或明确的致癌因素,如果经济状况许可,也可以选择尝试。比如2013年新闻中出现的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为基因检测BRCA突变阳性,有明确的乳腺癌发病高危,才预防性地切除了双侧乳腺。有高危因素,有钱,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样的健康人才有检测的必要。



3

组织和血液,到底选哪一个?

  • 从结果看,从肿瘤组织或转移灶中取样更好,因为肿瘤细胞密度高,干扰因素少,可信度更高;

  • 从便利性上,血液检查无疑更简便,出血、感染或者造成转移的风险也小。


综合来看,初次诊断,最好结合病理诊断用组织标本,因为这时需要用最准确的方法给出明确诊断。


而且肿瘤本身也会有异质性,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不同时间,检测结果会有差异。取组织标本时可以从不同部位取样,也有利于以后作为对比。在病情发生变化时,要根据当时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现病灶部位取样难度来权衡,如果方便取活检的,还是首选组织检查


血液检查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已经逐渐能够满足临床观察病情的需要,而且,血液基因检测的变化往往比影像学检查出现更早,也就是说,在医生还没有发现肿瘤成为肿块之前,血液检测已经提示复发或转移了,这对于及时发现病情进展,采取措施非常有利。另外,血液检测用于观察治疗后的变化更方便,也更易于被病人接受。



4

已经发现了基因突变,怎么选择靶向药?

基因检测的项目非常多,对应的药物也非常多。而且,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广泛开展,不断有新的研究数据披露,所以,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EGFR突变就用易瑞沙”的时代了。曾经的一代耐药改二代,二代耐药换三代也已经成为过去式。总体上,新药因为疗效肯定,副作用耐受性好,正在不断改变肿瘤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延长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一方面是基因突变对应的药物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型的靶向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的基因突变位点也在不断增加。这样来看,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多项选择体系,需要综合不同突变位点,不同高危因素,不同副作用类型,不同伴随疾病,不同社会经济状况来进行选择。曾经有专家尝试用量表的形式帮助选择,现在看来也有难度。相信人工智能以后可以更好的帮助医生指导用药。



5

没有基因突变,

是不是一定没有靶向药可用?

是不是所有靶向药,都要做基因检测?

靶向治疗是以基因突变为基础,但是在没有检测到敏感突变时,也可以选择靶向治疗


其中原因有两个:首先,有的靶向治疗在没有相应突变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比如针对VEGFR突变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抑制新生血管,阻碍肿瘤病情进展,这时是不需要先做基因检测的。


其次,基因检测本身也有假阴性的可能。即使真的是阴性,也有可能一些药物通过其他药理作用可以控制肿瘤。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有证据显示其他治疗更适合,不建议病人在基因检测提示药物不敏感的情况下盲目尝试。毕竟成功率太低,而且药物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再次提醒患者,不要轻易盲试,不要自己组合用药,肿瘤病人要选择有效率高,副作用小的方案,特别是已经经历过很多患者临床试验,综合比较后优选的方案,不要在有限的治疗机会中重复前人证明不合适的路径。只有在现有的方案确实不能获益,病情特殊不能按照指南实施时,才能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新的治疗方案。



6

治疗一段时间后,

要不要重新做基因检测?

血液基因突变动态监测,

有什么用?

基因突变本身是不断发生,不断变化的,这也是很多病人用药开始效果明显,后来效果减弱,耐药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同一个患者体内,并不是所有肿瘤细胞的突变都是一致的。人体本身就存在不均一的异质性。对某种治疗很敏感的部分,在经过治疗后被抑制了,其他部分就会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


这两种情况下,重新做基因检测,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药物就很有必要。在解决了便利性,准确性和经济性的制约后,定期动态监测基因突变,可以更明确地体现治疗是否有效,下一步如何调整,从而实现对临床的有力支持。



7

 想用PD-1,要不要做基因检测?

PD-1(PD-L1)免疫治疗,是近年在国外肿瘤治疗中最亮丽的突破进展之一,已经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目前的局限之一就是效率不高,因此选择更好的提示指标成为研究的重点。现有试验数据证实,能指导临床选择PD-1(PD-L1)免疫治疗使用的指标就包括TMB(肿瘤突变负荷),MSI-H(微卫星不稳定性高)和dMMR(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对于有这种表现的病人,可以预估有更高的有效率。 这些指标都可以在基因检测中观察评估,从而预测病人是否适合这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