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CYP2C19基因检测与药物疗效

2017-06-20 20:46:56焦作二院病理科

 

 

CYP2C19CYP450酶第二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在肝脏中有很多表达。CYP2C19基因座位于染色体区10q24.2上,都由9个外显子构成。CYP2C19具有很多SNP位点,最常见的是CYP2C19*2CYP2C19*3。根据不同个体基因型,可分为强代谢型(EM)、中等代谢型(IM)和弱代谢型(PM)。因为它们的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表现为遗传多态性,从而产生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这对治疗的个体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都产生重要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酸相关性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慢性肝病及肝移植患者的药物选择、抗癫痫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及肿瘤高危性的判断、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大小等均有影响。CYP2C19涉及到的代谢药物主要有:氯吡格雷、奥美拉唑、阿米替林、伏立康唑、丙戊酸等。通过对患者基因分型检测,判定患者的药物代谢速率类型,可以辅助医生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提高药物的有效性。
 

 
 

CYP2C19基因型

CYP2C19*2(G681A)

*1/*1

GG

*1/*2

GA

*2/*2

AA

CYP2C19

*3

(G636A)

*1/*1

GG

EM

IM

PM

*1/*3

GA

IM

PM

PM

*3/*3

AA

PM

PM

PM

CYP2CI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和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卒中以及死亡的风险。心脏支架手术后的患者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以防止支架内再梗。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外无活性,氯吡格雷主要经CYP2C19代谢活化后发挥抗血小板效应,CYP2C19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转化的效率,进而导致氯吡格雷疗效的个体差异。

美国FDA发布警告,要求在波立维包装上附加黑格标签方可出售,以示提醒。由于波立维弱代谢者达不到药物应有的疗效,FDA建议药师可以通过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来了解患者波立维的代谢能力,对于波立维弱代谢者可给患者选用其它抗凝血药物。

 

CYP2C19基因型与苯妥英及丙戊酸
 

苯妥英(phenytoinPHT)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具有亲脂性,进入人体后经I相反应进行生物转化后,由肾脏和肝脏排出体外。苯妥英代谢受CYP2C9CYP2C19基因调控。其研究结果显示CYP2C19*2CYP2C19*3与苯妥英的代谢缺陷关系密切,是苯妥英的关键代谢酶。

丙戊酸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之一,其血药浓度、疗效、不良反应个体差异性很大,是临床需要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之一。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奥美拉唑

质子泵抑制药(PPIs)体内主要经CYP2C19代谢,其次是CYP3A4代谢。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临床疗效研究发现,奥美拉唑合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道溃疡患者,PM愈合率明显高于EM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的治疗。阿米替林在体内主要经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替林。CYP2C19活性的高低可通过影响血液中阿米替林与去甲替林的浓度比,影响阿米替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产生。CYP2C19 PM个体血浆阿米替林与去甲替林浓度的比值显著升高,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多种不良反应如抗胆碱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反应,与治疗失败密切相关。调整携带CYP2C19突变等位基因患者阿米替林的起始用药剂量有助于降低初始治疗的失败率。CPIC指南建议CYP2C19 EMIM基因型患者应用常规起始剂量的阿米替林,而CYP2C19 PM基因型个体阿米替林的起始剂量应降低至常规剂量的50%,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CYP2C19是其主要代谢酶之一。CYP2C19 EMPM个体间伏立康唑的血液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M个体在应用常规剂量药物时可能出现毒副反应,建议减少用药剂量;EMIM个体可给予常规剂量。在常规剂量治疗时,若EM个体出现毒副反应或PM疗效不佳,均应考虑更换药物。FDA批准的药物说明书中指出应用伏立康唑前需检测CYP2C19基因型,以确保用药安全。


 

临床上常用的经由CYP2C19代谢的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1】、兰索拉唑【1】、泮托拉唑【1

抗抑郁药

氟西汀【2】、西酞普兰【1】、艾司西酞普兰【1】、阿米替林【2】、氯米帕明【2】、丙咪嗪【2】、吗氯贝胺【1】、曲米帕明【1】、依替唑仑【1

抗癫痫药

安定【2】、氯巴占【4】、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4】、丙戊酸【4

抗肿瘤药

环磷酰胺【3

孕激素

黄体酮

抗结核药

利福平【1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氯吡格雷【3

HIV病毒

那非那韦【3

抗疟疾药

氯胍【3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1

【注意】药物在体内的过程非常复杂,影响药物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因素很多,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合并用药、临床表现、本检测结果,结合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用药方案。不能将本检测结果作为用药的唯一依据。以下建议,仅考虑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对于多途径代谢的药物,还应参与其它相关基因型的检测结果及具体药物综合考虑。 
 

【1】EMPM血药浓度差异显著,EM常规推荐剂量可能疗效不佳,此时应考虑增加剂量;PM常规推荐剂量可能出现毒副反应,此时应考虑减小剂量;给予常规推荐剂量,若EM出现毒副反应或PM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换药;IM应考虑给予常规推荐剂量,根据疗效小幅增、减剂量。

【2】药物本身有效,代谢产物亦有效,需考虑二者在疗效、半衰期、副作用方面的差异,综合确定EMIMPM给药剂量。只有差别不大时,才可忽略代谢速率的影响,按常规推荐剂量,根据疗效小幅增、减剂量。

【3】前体药物,药物本身无效,CYP2C19代谢产物有效,给予常规推荐剂量时,EM可能出现毒副反应,应考虑减小剂量;PM可能疗效不佳,应考虑增加剂量;IM可给予常规推荐剂量;根据疗效小幅增、减剂量。

【4】药物EMPM血药浓度有明显差异,针对EMIMPM,应考虑在常规起始用量基础上,小幅增(EM)、减(PM)起始剂量,尤其对于治疗窗窄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