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这样做基因检测对治疗最有帮助

2017-06-30 20:45:00跨境e瘤

上个月,FDA批准了全球首款基于肿瘤标志物,而不考虑肿瘤来源的药物,这标志着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根据“基因”分型进行“对症治疗”的精准医疗时代,要明确患者的基因分型,就离不开准确的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就像购物,套餐看着很诱人,却未必是你需要的!因此,基因检测也要“理智消费”,学会“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其核心是以自己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这个概念用在基因检测上就是明确临床需求,结合“当下”和“需求”两个要点,选择最适合当下治疗方案的诊断方案。


 


 


 

EGFR、ALK、ROS1基因已有靶向药物上市,属于有药可治的基因突变,而KRAS基因突变患者则无法从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属于能避免吃错药的基因突变。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图谱

数据来源:Zheng D et al. Oncotarget. 2016 Jul 5;7(27):41691-41702.


 


 

 


 


 

下面我们就采用断舍离的思维,根据“当下”疾病发展阶段,“选购”适合自己的“需求”的基因诊断产品吧。


 

一、初诊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当下”的“需求”:

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

可以吃哪种靶向药物?

满足“需求”的基因:

EGFR、ALK、ROS1、KRAS


 

对于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EGFR、ALK、ROS1基因已有对应的靶向药物上市,因此对EGFR、ALK、ROS1进行检测是必须的,并且已写入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


 

目前已有基于PCR技术的EGFR/ALK/ROS1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上市。由于PCR技术很多医院都有开展,且价格适中,出报告快,因此,采用PCR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具有明确临床价值的驱动基因突变的检测是基本策略。


 

二、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当下”的“需求”:

确定耐药突变类型?

可以吃奥希替尼(EGFR T790M靶向药)吗?

满足“需求”的基因:

EGFR T790M


 

对于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患者,约50%是T790M突变导致的,而这部分患者可以从奥希替尼的治疗中获益。因此,对耐药突变患者检测EGFR T790M突变已写入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之中。


 

由于靶向治疗耐药后进展的患者往往处于肺癌晚期,无法反复穿刺手术提取组织进行活检,目前对于耐药突变患者往往采用液体活检的方式进行EGFR T790M突变的检测,也就是抽血检查的方式。


 

三、晚期且经过多线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患者


 

“当下”的“需求”:

还能吃靶向药吗?

能否参加临床研究(获得处于临床研究中的药物治疗的机会)?

满足“需求”的基因:

已上市的靶点和临床指南中建议关注的基因(这类基因目前尚无获批该适应症的药物,如MET、RET、BRAF等,但目前已有药物处于临床研究中,或可以预测疗效)


 


 

肺癌靶向药物及状态(已上市或临床研究)

数据来源:Hirsch FR et al. Lancet. 2016 Sep 3;388(10048):1012-24.


 

对于晚期且经过多线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患者,根据非小细胞肺癌现行的临床指南、在研的临床研究状态等,对EGFR、ALK、ROS1、RET、BRAF、HER2、KRAS、MET、MSI等更多的靶点进行检测是可选策略。面对多靶点检测问题,依然要紧扣临床治疗需求,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可及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患者可使用Keytruda治疗,因此,在评估患者是否可以使用Keytruda治疗的临床需求中,诊断依然是明确的(M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