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于转基因技术的“超级水稻”的米是不是转基因?

2017-07-19 08:08:25生物视角看生活

 

 

情景资料一

2012年8月30日,美国一科研机构发布了其对24名中国湖南省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结果。该项研究旨在检验美国某公司研制的转基因“黄金大米”所谓“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因呈黄色而得名)对补充人体维生素A的作用。绿色和平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情景资料二

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2017年4月12日在海南三亚开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论坛上透露了超级杂交稻发展新进展,"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如果大家有空,去开开眼界,我们现在有(产量目标为)17吨的超级杂交稻,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上17吨。"

 

资料分析

 国际友人称颂“当代神农氏”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然而“黄金大米”事件仍历历在目,“超级水稻”则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进的一块石子,让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又一次将袁隆平和“超级水稻”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袁隆平的“超级水稻”。

1960年30岁的袁隆平根据一些报道了解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于是开始了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鹤立鸡群”的特异稻株。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他不畏艰难依次发明了“三系法”育种,第二代的“两系法”育种,以及利用工程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的中国第三代育种方法

一 传统的“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

“三系法”是其他两种育种方法的基础,我们大致来了解一下“三系杂交水稻”。

所谓的三系指的是:

(1)雄性不育系(“结种”母本植株)。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的发育退化或败育,不能自花授粉结实。

(2)保持系“留种”父本植株)。雌雄蕊发育正常,将其花粉授予雄性不育系的雌蕊,不仅可结成对种子,而且播种后仍可获得雄性不育植株。

(3)恢复系(“产种”父本植株)。其花粉授予不育系的雌蕊,所产生的种子播种后,长成的植株又恢复了可育性。

 

“两系杂交水稻”则是把恢复系和保持系结合使用,这样就把“三系杂交水稻”简化成了“两系”。

“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很显然就是传统的杂交育种,所以前两代育种方法不存在人工转基因的问题。

二 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第三代杂交水稻

但是由于“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中存在普通核不育系繁殖问题(个人理解为“留种”选择困难),于是袁隆平等科学家在第三代杂交水稻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出了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

 

第三代杂交水稻在“三系法”的基础上利用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雄性不育系”,那我们食用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不是转基因的呢?

以下是我参考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杂交育种技术对“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一点理解(如有异议可进行讨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花粉育性恢复基因、花粉致死基因、筛选标记基因紧密连锁,并导入核不育个体,从而得到相应的保持系(“留种”植株),这样既可以防止转基因花粉飘移,又便于对母本不育系植株产生的不育和可育两种种子的筛选,通过筛选标记可以将可育种子选出作为保持系用于繁殖后代,而分离的不育种子不含转基因成分,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由此可见,保持系植株带有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而我们食用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并不携带筛选标记基因,即非转基因。P.S.除非你食用了“留种”的水稻

 

结论

传统的“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不存在人工转基因问题我们食用的基于转基因技术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并不携带筛选标记基因,即非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