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食欲基因: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大胃王?

2017-07-23 20:00:02今日科学

这样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一定无比熟悉:一顿大快朵颐过后,盘光碗净,你腆着鼓鼓的肚子,再多一口都吃不下。然而当你最爱的甜点出现在面前,你无论如何都能再为它挤出点地方来。是的,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都难以抵挡。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胃口大小有很大差异,有的人有令人艳羡的小鸟胃,而有的人则胃口大得仿佛能吞下一头牛。这种差异只有一部分是由机体能量需求的差异所引起。目前对于体重超标的原因一部分人认为懒惰和暴饮暴食是罪魁祸首,另一部分人则归咎于天生的“大骨架”或自身携带的“胖子基因”。事实上,人们对食物的反应存在着细微差别,而正是驱动这种反应的基因缺陷才是难以维持理想体重的真正原因。

生而不同

的确,研究发现基因可以对我们体重差异的 2 / 3 负责。少数基因通过减缓我们的代谢率,导致脂肪的堆积。而剩下绝大多数肥胖相关基因则是通过微弱地影响食物对我们的吸引力以及进食后产生饱腹感的快慢悄无声息地让我们变得圆润起来,并且这种改变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了。了解了这些,也许将有助于我们每个人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当前越来越高的肥胖率。

2007 年英国健康心理学家 Jane Wardle 对英国 15000 余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早期发育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孩子们的体重以及对家长进行与孩子进食行为相关的问卷调查,发现食欲与体重的确存在关联:对食物反应性更强,更慢获得饱腹感的孩子更容易超重。Wardle 首先提出了在食物充足的状况下食欲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会增加进食过量的风险。这个“行为易感性理论”为体重增加会兼具高遗传性和对环境影响高反应性的特点做出了解释。但这一研究无法分辨是饮食习惯造成的体重增长还是超重改变了孩子的饮食习惯。

为弄清这一因果关系,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研究行为肥胖的 Clare Llewellyn 开展了一项名为 Gemini 的研究,涉及超过 2400 对来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生于 2007 年的双胞胎,从生命之初便开始监测他们的进食行为。观察发现,被试孩子在几个月大时对牛奶的反应以及在他们吃饱后多久停止进食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了明显差异;15 个月时存在明显相反进食习惯的孩子体重相差达 10%;两岁时这两类孩子每月进食累积的热量差可相当于额外 5 天的食物摄入。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对食物反应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从生命开始的第一周就非常明显,并且它将对我们之后的一生产生持续影响。

基因检测靠谱么?

这“生而不同”的基因使得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与体重问题战斗到底,越来越多的人盲目地借助于看似高科技的 DNA 检测寻求解决办法。许多检测公司更是以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为卖点吸引客户。通常这些检测包含与体重沾边的 200-300 个基因区段。但事实上即使把所有已知相关基因都算上,也只能对我们的体重产生 5% 的影响。

那么 Wardle 研究中发现的 2 / 3 的遗传差异又源自何处呢?一方面可能还有更多的基因尚未被发现,另一方面这些已知基因可能通过极其复杂的方式影响着进食行为,我们很难准确地辨认哪个基因或是哪些基因组合起来发挥作用。多年来,研究者试图通过针对影响食欲的关键化学通路设计药物来控制肥胖,但事实上我们聪明的身体会在一条通路阻断后另辟蹊径发生代偿反应,使得这些药物的效果收效甚微。

但是对于一些罕见病,比如先天性瘦素缺乏症(一种由单基因缺陷导致的极端饥饿和肥胖的病症),基因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来自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肥胖与相关代谢疾病项目主任 Ruth Loos 表示,也许真相让人难以接受,但这的确不是同级别选手的竞技场,有的人就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勉强让体重不增加。

我们该怎么办?

Llewellyn 认为我们成年人控制体重的关键就是多多关注你对不同食物的反应。来自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的营养学家 Claudia Hunot 也给出了相似的建议,她发现通过有效的信息支持,使被试者在食物种类和生活习惯上做出一定改变就可以对暴饮暴食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但是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更早地进行干预。目前许多育儿书籍甚至政府网站上倡导不要过量喂食宝宝。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 Ian Paul 提出了“顺应养育”的育儿方法,提倡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予以关注,学会分辨由饥饿、刺激、疲惫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哭泣,有针对性地应对,而非将食物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的精髓就是“度”的掌握,但这看似简单的办法,在孩子哭时做起来就要难得多。

针对当前社会上肥胖率的升高,剑桥大学行为与健康研究所主任 Theresa Marteau 认为英国政府应当对不健康食品每份的含量设定限制。经济学分析表明这一举措将大大降低整个国家因肥胖带来的公共卫生压力。更小的食品分量和包装也可以显著降低个体每天的能量摄入。然而几乎没有政府愿意实行如此严格的法律。纽约曾在 2013 年试图对大杯碳酸饮料发布禁令,却造成民众和饮料工业的强烈抵制,最终以撤销禁令而告终。

因此,当下我们只能靠自己。也许你会对自己难以抑制的旺盛食欲而感到绝望,但了解了基因可能从中作梗后或许会让你减少一些自我责备和愧疚,更加轻松地生活。换个角度想,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存在差异一样,热爱美食的你也许可以品尝出他人没法体会到的无与伦比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