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因检测——开启癌症治疗新时代

2017-05-17 16:26:19易企说17Talk

 

她原本只能再活一年!

这是一位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14岁小女孩,WHOIV级,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但医生告诉我们,通常这样的脑肿瘤患者生存期极短,中位生存期只有11个月左右,生存超过5年者仅9%。豆蔻年华却不得不面对IV级胶质瘤,几乎是死亡的宣判。


 

这时,一纸检测,把死亡线上的小女孩拉了回来。她的肿瘤被控制住了,-只有轻微的毒副反应,达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也没有复发迹象。


 

“奇迹”的发生在于医生选择采用维莫非尼进行治疗,目前维莫非尼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如果使用在脑瘤中属于超适应症用药,面临一定的风险。


 

然而风险与机遇同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就曾报道过,使用维莫非尼成功控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案例。为什么不同的病可以用同一种药物治疗,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他脑肿瘤患者是否也可以使用维莫非尼?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基因检测,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病理检测发现这名小女孩有BRAF基因V600E突变,而这种突变主要发生在黑色素瘤、结肠癌和甲状腺癌中,该突变导致下游MEK-ERK 信号通路持续激活, 对肿瘤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至关重要, 是抗黑色素瘤等V600E 突变肿瘤的有效作用靶标之一。因此将维罗非尼应用在这位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小女孩身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看出,基因检测对拯救这位小女孩至关重要。5月4日,泛生子首席运营官洪颖先生做客易企说线上沙龙,分享基因检测如何改变癌症治疗。


 

除了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在分子分型方面也不断发挥作用。而提到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就不得不提到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他和他的团队首先发现了IDH和TERT两个基因突变,如今IDH和TERT基因已经成为脑胶质瘤分子分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并列入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NCCN(美国癌症指南)和中国神经胶质瘤指南当中。


 

左起: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首席执行官王思振先生,首席运营官洪颖先生


 

后来阎海教授与王思振先生以及洪颖先生一起创立了泛生子公司,并将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诊断应用于临床,推出国际上首个专门针对脑胶质瘤设计的、目前临床信息最全面的分子诊断产品Glioma Panel。


 

➤➤  肿瘤的分子分型让疾病诊疗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如今,除了传统的形态学、利用病理切片对脑肿瘤进行分型以外,还可以利用分子学手段,通过检测基因突变的情况进行分型,对于脑胶质瘤病人的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开头提到的小女孩正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为何分子分型对于癌症治疗而言如此重要?这就要先从肿瘤的发生、发展说起。


 

以结直肠癌为例,肠内正常的细胞首先会发生APC基因的突变,将会导致肠内出现小的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第二个变化——RAS基因突变,RAS基因是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调控过程中很重要的基因,它的突变和多种肿瘤的发展都有关系,同样会导致小的息肉长大,并有恶化的趋势。最后出现PI3K(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它的活性与RAS基因相关,可以直接导致RAS基因在蛋白上的变化,引起肿瘤的形成。


 

从正常细胞突变出现息肉,最终变成难以治愈的结直肠癌肿瘤,跨度长达30年,最后3年可能会出现转移,出现恶性变化,导致难以诊断和治疗。所以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开始的前27年,如果可以在这个阶段早期发现,就可以用手术、化疗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早期诊断癌症是关键。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存活率


 

在探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基因突变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基因在肿瘤分型中也有很大帮助。通过对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星型细胞瘤、少突星型胶质瘤混合型的脑胶质瘤的研究发现,根据肿瘤的形态进行分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和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肿瘤的形态在后期会出现混合的情况,没办法对病人的预后进行有效预测。


 

而根据基因突变的组合进行新的分子分型则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对TERT和IDH基因进行突变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基因的突变情况会有明显的区分。可以发现不同基因突变的患者存活期不同,TERT和IDH同时发生突变的患者存活时间最长,这对预后判断非常重要,也比传统分型更准确。


 

经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人们更早地发现肿瘤,更精准地通过分子分型诊断肿瘤,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疗、指导患者用药、同时动态监控患者的治疗情况,因此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正因如此,科学界以非常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肿瘤基因检测的研究当中,包括阎海教授在内的众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  基因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癌症现状与基因检测市场


 

根据中国癌症中心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病人约430万人,死亡约280万,占全国死亡人数的1/3,癌症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死亡杀手之一。同时中国癌症病人的死亡率比西方高很多,主要因为中国的癌症病人等到确诊时,大部分已经是中晚期。


 

事实上,泛生子认为在未来10—2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中晚期肿瘤的治疗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基因检测能够更好地在早期发现肿瘤,从而能够更早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因此市场对于基因检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非常大的需求。


 


 

一方面,政府在科研和临床上正在积极推动基因检测的发展,根据2017—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的报告显示,政府在2017年将投入30-40亿来支持精准医疗发展,中国作为基因测序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从2012到2017年,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大概20%~25%左右。


 

另一方面,全基因组测序成本正持续下降,未来2-3年内,有可能将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降低到100美元甚至更低,这就意味着普通人完全有能力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来发现自己患病的风险,这对于市场的发展是极大的推动。


 

目前基因检测应用比较成熟的是生殖健康领域,即无创产前筛查。在怀疑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想做筛查时,基因检测相比过去的羊水穿刺检查更加安全、早期、准确,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在也这一领域进行了很多推广工作,产品在中国取得了不错反响。但是这只占整个基因检测市场的10%。


 

相比之下,肿瘤市场未来可能是生殖健康市场的10倍,预计未来几年内,基因测序全球总市场容量为200亿美元,肿瘤诊断与治疗应用方向为120亿美元,占比为60%,是基因测序最大的应用市场。因此基因检测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宽广。


 

泛生子致力于成为全球癌症精准诊疗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泛生子以Glioma Panel为起点,专注癌症,深耕精准医疗,为癌症患者和健康人群提供全周期诊疗环节的精准医疗服务。


 

首先、在癌症基因检测技术和产品方面,泛生子拥有国际上最先进、全面、多元的检测平台、临床样本处理平台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这些都为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泛生子可以贴合癌症临床诊疗需求,快速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在二代测序与多重PCR平台研发创新方面,泛生子已经自主研发出针对肿瘤组织的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等不同范围的检测产品及针对癌症易感性评估的检测产品。此外,泛生子独创的技术,可以更快速、准确、便捷的完成一系列检测。


 

第二、泛生子注重贴合中国市场特点,在中国市场最有成长前景的癌种,如脑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领域重点布局,采用服务与产品双轮驱动的模式,把优质的第三方基因检测服务提供给广大临床医生和癌症病人,同时泛生子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癌种不同周期进行定制的产品研发,形成了全面、多元化的产品。


 

第三、泛生子深入探索,积累更多肿瘤领域的临床数据,不仅仅有基因检测,还包括影像、诊断、常规检测的数据,经过手术、放/化疗、细胞免疫等治疗的数据,以及病人治疗后的回访数据。将数据收集、整理、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来更好的服务未来的癌症诊断、用药指导和预后预测。


 

第四、泛生子一直向上下游产业积极拓展,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与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精准医学联合研发中心,基于数字PCR、二代测序平台,双方进一步加深了战略合作,将共建世界级的标准化实验平台,研发全新的检测产品。


 

➤➤  Q&A

易企说:您认为未来的分子诊断服务大部分会由谁提供?

洪颖:我觉得未来是混合型的市场,第三方临检中心和医院两种业务模式会长期存在。

一部分是由第三方临检中心提供的,第三方中心可能是公司、第三方临检实验室或者是由医院的病检科和病理科独立和公司化以后成立的第三方中心。

另一部分是有实力的医院,比如说非常大型的肿瘤医院,他们病人的数量很多,自己有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进行分析,可独立提供基因测序方面的服务。可以看到像华西、协和这类的医院完全有能力开展。


 

易企说:针对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市场,您认为是现在做全基因组,还是等两年以后成本更低、解读更优时再做?

洪颖:现在全基因组测序在肿瘤临床应用上的价值我觉得相对有限,因为你会发现大部分的突变是无意义的突变,或者不知道临床意义如何。

现在的全基因组测序对于肿瘤来说,更多的意义在于研究,如果医生对于肿瘤病人的一些样本做深入研究,那么全基因组的意义就非常大。

或者病人在经历了化疗或者是靶向用药以后,进入其他的时期,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时,考虑采用免疫治疗,可能会做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的测序。

未来,随着对基因理解的不断深入,如果出现更多的靶向用药,或者是免疫治疗变得更广泛,那时全基因组测序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而且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其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易企说:孙燕院士质疑罗永章,认为不建议将血液中的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晚期患者,对此您怎么看?

洪颖:孙燕院士质疑的是媒体报道罗永章的文章,其实就是一滴血用于肿瘤的诊断。我觉得媒体对于这个解读有些误会,因为目前我们无法做到一滴血去进行肿瘤筛查和检测,一滴血里包含的肿瘤物质太有限。

但我们认为将血液当中的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这个应用前景是非常宽广的,而且它是完完全全有科学证据支持的。现在对癌症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的检测,即我们所说的液态活检,对病人的诊断和术后监控是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在癌症早期筛查、诊断、用药指导、术后监控、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估等众多领域,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一种诊疗手段。

对于癌症筛查,现在可能还有一些研究要做,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还要在特异性、灵敏度方面做一些研究才能将产品作为筛查工具推向市场,因此现在还不能定义用一滴血和循环肿瘤DNA就可以作为筛查的工具。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实现突破,能够让病人血液检测的结果非常精准,非常特异,非常灵敏,使其真正成为有临床价值的筛查工具。在血液里面筛查癌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易企说:在中国推广基因检测有哪些难点和应对措施?

洪颖:第一个难点是在于观念,中国广大的肿瘤医生对于整个基因组学的理解可能还不是那么地深刻。因为中国的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病人,所以他们在基因方面的接触很少,我们作为公司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医生的观念,将分子病理变为和传统的病理和影像资料同样的诊断标准。

第二个难点就是价格,现在整个基因测序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对于很多的肿瘤病人来说,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第三个难点是临床的价值和数据的积累,因为尽管基因检测可以回答很多临床上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是现在并不是每一个病人都可以找到突变的状况,也不是每个突变都能找到适应的用药,更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通过做基因检测就能找到可行的治疗方案。在这方面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临床证据,积累数据。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它要循证,希望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和验证,让更多的基因检测产品真正应用到病人的肿瘤治疗过程中。


 

➤➤  关于泛生子:

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世界领先的精准医疗专家,致力于以覆盖癌症全周期诊疗各个环节(风险评估、早期筛查、分子病理诊断、用药指导和预后监测)的健康管理产品,将基因组学有效应用,协助医疗专家、科研机构等,为癌症患者、癌症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提供可靠的分子诊疗方案、专业的癌症遗传风险评估。

成立三年多时间内,泛生子已建成国际先进的多元化检测技术平台及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成立了美国北卡、中国北京双研发中心,并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建成了总面积超过10,000平米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未来,泛生子将以专业的市场、产品、医学、科研团队、覆盖中国的销售网络,以自身强大的癌症基因组学基础和高效的临床转化能力,竭力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癌症患者。


 

➤➤  关于洪颖:

现任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其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超过16年的市场运营和管理经验,历任美国巴德医疗中国区总经理和北亚区副总裁,负责创立和领导北亚区域职能,并领导巴德公司在中国、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业务,在职期间,使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增长迅速,复合增长率为巴德中国历史上最高,在所有巴德全球子公司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均为领先。此外,曾任强生医疗亚太区市场总监和强生中国外科部总监,期间制订了部门愿景、使命、企业战略和组织发展蓝图和实施的具体行动方案,此战略目前仍被沿用,在职期间多次带领团队完成并超出业务指标,并赢得多个奖项。洪颖先生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威廉·E·西蒙工商管理研究生院,获工商管理硕士。